作者王民生(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诚金资产
五月银屏山,千年白牡丹花期刚过。川流不息的裕溪河畔,河沟中丛丛芦苇足有大半人高。村边红艳的石榴花正在盛开,每一朵都如同燃烧的火焰,染红了初夏的天空,点燃了万物的热情。田野里油菜、小麦即将成熟,又是一个丰收季节……裕溪河这通江达海的运输线,迎来了一艘艘装载电动汽车等的货运船。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盛世图景。
(视频截图)
顺着裕溪河向东,在离巢湖市区5公里处,向南有一条小河与其相连,那是发源于银屏山的蒋家河。两河相汇之处一一蒋家河口,八十七年前的那一天(1938年5月12日),刚改编不久的新四军四支队在这里全歼了一小队日军,打响、打胜了新四军东进第一枪。
5月1日下午,阳光高照,河风习习,我又一次走进这东进之地、复仇之地、胜利之地,感受那与日寇血战到底、光复民族的英雄气概和壮烈氛围。
最美人间五月天。然而,八十多年前,这里几乎成了人间地狱。继“南京大屠杀”后,残暴的日军又将铁蹄踏进江淮大地,而国民党军却望风披靡。1938年4月30日,日军占领巢县城,继而犯下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我细读史料,悲愤、屈辱、痛苦难以言表。日军的暴行,可用八路军出征的誓师词高度概括:“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父祖兄弟,奸淫我母妻姊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无耻的日军知道巢县是抗日将领冯玉祥、张治中的家乡,当侵占后还刻了“巢县陷落”“夏阁占领”印章以作“纪念”,到处炫耀。
日寇侵占巢县城后,以为天下无敌手,虎势汹汹,每天都到乡下抢掠,无恶不作。地处裕溪河、蒋家河口附近的银屏区域,由于水路便利,便成了日寇劫掠的重点方向。但是,他们忘了银屏山就是一头睡狮,它要呼啸而下;我们刚改编的新四军将士早已摩拳擦掌,等待这复仇的时刻一一“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
银屏山高大巍峨,九峰环绕,姿若猛兽,自古就有“九狮抱银屏”之说。全民抗战初期,这里很快成了杀敌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原在鄂豫皖山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28军,在高敬亭的率领下,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四支队。改编不久,高敬亭就派九团下山经霍山、舒城、庐江,直抵巢南的银屏山区,寻机进击。蒋家河口的战斗,就是东进第一枪。
今年4月24日下午诚金资产,合肥市政务中心十号会议室,一场“铁军精神报告会”正在这里举行。合肥市“铁军精神报告团”成员、渡江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王丽蓉声情并茂地向市直机关两百多名同志讲述了这一场战斗:
5月11日傍晚,伏击部队在团侦察参谋郭思进和2营营长黄仁庭的带领下,利用暗夜秘密潜伏至蒋家河口。次日拂晓前,我军参战部队按照预定计划进入指定阵地。
上午8时许,两艘日军船只由巢县城方向驶来。不多时,敌船靠岸。一些日寇下船后毫无戒备。只听“啪”一声枪响,一名日寇应声倒地,这是郭思进发出的战斗信号。霎那间,埋伏在四周的团侦察队的机枪、手榴弹响成一片。日寇措手不及,被打得晕头转向。遭到突袭的日寇,有的跳入水中企图登船逃窜,有的爬上河岸负隅顽抗。3排迅速以猛烈火力封锁河口,断敌退路,侦察队则乘势而起,集中手榴弹将敌船炸翻。我军居高临下,很快便占据绝对优势。日寇被逼下河,困于水中,难以施展,只能被动挨打,结果大部在水中被歼。一名日寇企图趁乱潜水逃跑,侦察队一名战士发现后,急忙奋力跃入水中,一把卡住敌人的脖子,将其死死按在水里,很快这名日寇便一命呜呼。整场战斗,出敌不意,动作干净利落,仅用20分钟,便将来犯的日军第6师团巢县守备队20多名敌人全部歼灭,除缴获10余支枪外,还有1面日本军旗、少量弹药和指挥刀等战利品,我军则无一伤亡。
这场战斗,用当代大兵团作战来看,似乎并不大,但不要忘了我们的部队刚整编下山、武器装备差,而国军一击即溃,“恐日症”弥漫等。因此,为了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我们参战部队做了精心安排。战前,团政委高志荣等登上银屏山主峰查看地形,团侦察参谋郭思进和侦察员化装到河口附近,连续侦察三天;部队按主击、侧援、阻击方案,当天凌晨就隐蔽埋伏完毕。因而,确保首战全胜。
此战,是射向凶横日军的复仇之战、胜利之战,打出了中国男儿、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捷报传来,举国大振,连蒋介石也发来贺电:“出奇挫敌,殊堪嘉慰……”。
此战是四支队抗日第一枪,也是整个新四军东进第一枪,打出了新四军的声威。这一仗,比江南第一战也就是第一支队的韦岗伏击战(1938年6月17日),还早一个多月。当韦岗伏击战胜利消息传来后,陈毅司令员喜不自禁,赋诗一首。今天,若将这首诗中的地名“江南”改为“巢南”、“镇江”改为“巢县”,用来赞颂新四军蒋家河口这一战的胜利也是妥切的。
弯弓射日到“巢南”,终夜喧呼敌胆寒。
“巢县”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在当年战场附近、现银屏镇三胜村村部建有一简易纪念馆,上面详细展示了当年战斗的情景,还留下了这些参战将士的英名。他们是:顾士多、高志荣(团政委,1955年少将)、唐少田、高立忠(1961年晋升为少将)、郭思进、余佩洲、黄仁庭(战斗主要指挥者,1955年少将)、徐海珊、汪浩、李士怀、李长如(1961年晋升为少将)、杜蔚然、曹正鸿……
在当年战斗的地方,如今的裕溪河、蒋家河已被大堤隔开,两河通过一座排灌站联通。在排灌站附近,2021年,巢湖市利用裕溪河大堤南侧一段二平台处,由西向东建了一个长形纪念广场,三级台阶之上,重修一座庄重的纪念碑,上刻抗日名将叶飞手书的“蒋家河口战斗遗址”八个大字。面南的一侧围墙上,写有“敢打第一枪,勇当吹号人”的标语。
“敢打第一枪”好理解,“勇当吹号人”是何意?镇党委书记钱冠寅告诉我说,银屏镇裕溪河沿线防汛任务较重,在巢湖流域往往是最早开始防汛的。这句话的直接意思是,防汛时遇到险情,要敢于“吹号”,第一个站出来护堤保圩;更深层的意思是,银屏是革命老区,我们要不忘初心,发扬传统,砥砺奋进,关键时刻敢吹冲锋号。
是的,银屏山及其相连的巢南、无为西部山区是当年皖江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是我们党领导的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中“最富裕”的一个。为了抗战的胜利,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排灌站附近有一“银屏革命老区展示馆”。馆中记载:抗战期间,整个巢南区域有6000多人参加新四军。至今,银屏山区抗战遗迹俯拾皆是,抗战故事世代传颂。
距离这14公里远的张山村,是一个传统村落,当年新四军一部长期在这附近驻扎,战斗间隙,还利用张氏祠堂办了根据地第一个全日制小学。中国教育不断、中华文化不绝,中国就不会亡!
每年谷雨前后,在仙人洞的悬崖绝壁之上,“银屏牡丹”会如期盛开,引来众多观赏者。而在这仙人洞中,也有很多抗战故事。1943年3月17日,日军发动第一次“大扫荡”时,七师独立团突围后,华中局组织部部长曾山、七师政委曾希圣等人被困在仙人洞里。面对日寇放火烧山、逐一搜山险情,区委书记李德友紧急安排董家山基干民兵董兆松等人,趁着天黑攀崖过壁,绕过敌人布防进入仙人洞,营救出两位首长。其他百余名疏散隐蔽人员,也在区乡干部和群众的掩护下,躲过了敌人的搜山和清剿。危难时刻,人民就是坚不可摧的靠山。
一晃八十多年过去,硝烟早已散尽。“五月的鲜花开满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们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
昨晚,我观摩了由许泽夫编剧的电影《浴血蒋家河口》(尚未公映),此刻漫步大堤、河口,电影中的画面不时重现,我仿佛也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斗岁月。走下河堤,圩内沟塘处尚有少量芦苇,当我找寻时,仿佛又看到战士埋伏的身影。当我一次次凝视堤边这庄重的纪念碑,凝望持枪呐喊的将士时,我感受到了冲天的豪气和胜利的欢声。
5月12日,是蒋家河口战斗胜利日。让我们捧起一碗美酒,致敬敢战胜战的新四军将士和无数抗日先烈!
诚金资产
卓信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